历史消逝进行时,再见汕头的老骑楼——2015年广东汕 …
发布时间:2018-08-28 17:24 作者:admin
再一次走在汕头街头时,觉得这城市,似乎不会改变。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似乎兴起得太早,到如今却后劲不足,有点落在潮流后头的意思。高楼拔起的新城,新崭崭明晃晃的电梯公寓,与任何一座城市一样。回到市井气息浓郁的城区,那才是日常的汕头,楼房不高,店铺紧凑,马路喧闹,拐进小街小巷,头顶是交错穿行的电线,破旧的雨篷,行人往来,说着听不懂的潮汕方言,车铃声喇叭声,太阳不软不硬地照着,食肆的招牌都要伸到路上。这里的时间好像不会变,说不清是十几年,还是几十年,一直是这样。这一带的老骑楼,是最集中和完整的。1860年汕头开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小公园建筑群,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以一座中山纪念亭为中心辐射,八面散开都是中西合璧的骑楼、街市建筑,这些楼,多是潮汕先民飘洋“过番”赚了大钱之后回乡兴建的,融合了欧亚及南洋建筑风格,见证了汕头历史商业的繁华。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老街,扇形放射状分布,呈蜘蛛网型,据说全世界也就巴黎是这种模式。站在这里,只会叹息。那么华丽精致的柱头、拱券、浮雕与窗饰,那些布洛克、洛可可和中国古典风格,成堆成栋地被弃置和荒废。依稀可以辨识出原来的色彩,草绿、褚红、靛蓝,它们曾骄傲地涂抹在窗框与浮雕上。每一扇窗子后面只有经年尘埃,呼呼风声。它们腐蚀溃烂,摇摇欲坠,每一座楼,都像要不久于人世。风卷残云,烛光微稀。可谓繁华落尽,满目苍凉。一楼只有少数铺面,还维持着经营多年的生意。成片区域,人去楼空。像被丢弃在这里,永远不回来。墙上的藤蔓,疯狂生长攀爬,顺着电线,连到对面马路的楼上。一个时代的影子,正在越来越黯淡。椭圆形窗户和铁网阳台栏杆,可以想见当年的歌舞升平,流光溢彩。少数店铺,撑着薄薄篷布,卖些廉价日用品。我们好像漫步在一个废城,记忆都在,只留空壳。电线错综复杂,生锈的招牌悬挂着,藤蔓和草木肆意生长,替代掉原属于人的生机。那些模糊的字迹,永平商场、佳乐糖烟酒商店、居平冰室、阿水鞋行、旅社,像从旧电影走出,把人拉回几十年前……在汕头市榕江北岸的旧城区,从汕头西堤码头到外马路口的1公里路,云集着大量建于20世纪初期的建筑,这就是汕头老城。马路边避雨的“骑楼”、鳞次栉比的老字号商铺、略显芜杂的街道斑驳,以及门窗附近古朴的装饰花纹,都无不透露着汕头老城独特的历史风情。这段区域的氛围和建筑风格,可以说是汕头城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中游人也可窥见汕头作为中国南方一个通商口岸,在近代两百年来的贸易往来密切和频繁的程度,称得上是一处颇为耐人寻味的地方。汕头老城的范围是从汕头西堤码头到外马路口的1公里路,这里大多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建筑。它的特点是靠近马路一边内缩一米,作为避雨的“骑楼”;在门窗附近有装饰花纹。从小公园辐射出的“四永一升平”路,多为购物商店,物美价廉。推荐集中游览小公园片区的老城建筑即可,一般可以按照小公园亭——四永一升平——百货大楼这条线路游览,大约半天时间即可。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狭义的小公园,指位于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广义的小公园,涵盖中山纪念亭周边的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区。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区样式,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二十世纪30年代的汕头虽然开埠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已变成商贾云集、酒绿灯红的繁华之地。南生公司成为当时小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四十年代,汕头新型大百货公司有号称“四大天王”的南生、广发、平平和振源。汕头沦陷前夕,南生公司将大件货物迁往梅县,留下部分商品继续经营。抗战胜利后调整股东,扩大资金,生意又兴隆起来。1956年与汕头市国营百货公司合营,改名为百货大楼。而南生的龙头地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初。百货大楼的退休老工人话当年,开口便是当时顾客盈门、应接不暇的情景:“节假日人就更多,两条楼梯挤得没法上下,领导在节假日就带队下来百货大楼帮助维持秩序,保护大楼的财产安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永平路1号楼,与汕头开埠的见证物潮海关钟楼隔街对望,该陈列馆坐西南向东北,为三层的欧陆式建筑。其首层被定位为多功能展示厅,收集了名家字画,并集中展示新汕头风采。二楼展厅迄今为止已收藏了由市民、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百多件文物,其中不乏精品。永平酒楼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海安街道万安居委永平路1号。始建于1922年,坐北向南,现存为二层长方体欧式建筑。此处曾是汕头市工商银行旧址,基本保持当时的外貌。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群众性革命活动和集会主要场所,当时汕头市许多重要集会都在这里举行,如1925年8月11日汕头罢工工人联欢大会等。。汕头海关钟楼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2号。两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351平方米。是汕头辟为通商口岸的重要标志之一。汕头海关前身为潮海关,建于1860年1月,地址初在妈屿岛,1863年迁入汕头埠内,设于现老妈宫对面巷内,该地后称新关街。1888年海关用18000元光洋向澄海县政府征购海滩地100多亩,填土建筑办公楼,(钟楼)1919年建成,1921年迁进办公。钟楼大时钟报时,成为汕头市一段时期的标准时间。为向汕头埠居民报时,与它相对在中山公园内九曲桥头的炮山安置土炮,每当中12时海关钟鸣,公园便放午炮,故有“钟楼鸣,午炮响”之说。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俗称老安平邮电局,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4号,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也是全省邮政系统中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它见证了汕头开埠以来的邮政通信发展历史。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已度过80多个春秋,目前整座房屋结构基本保存完好,房屋正门上方“邮局”两字清晰可见,屋内的木地板、百合窗及露台外的罗马柱仍保留着当年建筑风貌。存心善堂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同益街道福明居委外马路74至89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5),1960年重修,二进式砖木结构建筑。据广东省史记和汕头地方志记载:清光绪年间,由汕头各大商贾出资筹建汕头存心善堂,经清政府批准登记的慈善机构,征地2万平方米,于1901年落成,先后成立了存心水龙局、医院、儿童教养院、学校、施粥局、掩埋队、救护队、义山等一系列社会慈善救助机构,是潮汕著名的慈善机构。它见证了汕头开埠以来的慈善事业发展历史。天后宫(含关帝庙)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同益街道福明居委升平路4至6号,据说都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待考),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屋顶嵌瓷花鸟人物及双龙夺宝,楹梁木雕,通体金漆,工艺精湛,门斗,石壁及屋顶嵌瓷都具有潮汕精致建筑艺术特色。据《潮汕古迹——天后宫与关帝庙》所记,汕头天后宫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时为商贩云集的交易场所,称为“小意商”。由于岁月推移,宫庙损毁。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文革期间损毁严重,并被挪作他用,1992年再次大规模修复。1988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汕头市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见证,是汕头开埠以来现存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大埔会馆始建于1926年,是一座典型的潮式骑楼会馆。由当时旅汕的大埔同乡会发起筹建,于1927年4月落成。1927年,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来到汕头时曾把大埔会馆作为起义军临时指挥部,周恩来等领导人在这里共商一系列重大军事、政治决策。这就是汕头人所熟悉的“潮汕七日红”历史。2010年,大埔会馆作为“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汕头市唯一的下辖县,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 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态旅游的主色调,登海岛、住海滨、沐海风、浴海水、品海鲜是各方旅游者上岛旅游的最优选择。其中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青澳湾是我国少见的浅海沙滩,沙质洁白,海水清净无污染,是广东省两个A级沐浴海滩之一。礐(què)石风景名胜区是风景绮丽、丘峦簇拥、怪石奇峭,古朴的民居与殖民地洋楼并存,海湾环抱的亚热带植物为特色的滨海自然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规划为六个景区,即啸石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香炉山景区、笔架山景区、苏安景区。景点比较集中在塔山景区。景区东端是天坛公园,里面有亿万年海水雕琢的成的天然石林,令人叫绝。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汕头八景之一,不管是现在的新校门,还是真理钟,以及没有树枝遮阴的“真理大道”,还有亚洲最好的学校图书馆,图书馆里面的侨批,汕大的水库,涂鸦墙,ACC等,都绝对值得你驻足流连。汕头中山公园于民国15年(1926年)在汕头市奠基兴建,两年后(即1928年)8月28日建成开放。园中绿水环绕,亭台楼阁和假山奇石构成了别具江南风光的景色。高30米的正门牌坊北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园内中常有老年妇女围聚在一起一面做针线活,一面唱潮汕特有的说唱艺术“潮州歌册”和潮剧,游客来到这里不妨去听听,也算是采风吧。莲花峰位于潮阳市东南11公里处,距深汕高速路口3公里,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是粤东著名旅游胜地。公元一二七八年,元兵追宋室南下,文天祥兴后勤转战至此,登峰望帝,因该峰酷似含苞欲放之莲花,故文天祥将之命名为“莲花峰”并刻石。汕头火车站位于龙湖区,汕头段铁路是广梅汕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1.5公里,汕头火车站年输送能力800万人次,汕头客站站房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站前广场4万平方米,地下人防工程4万平方米,是广梅汕铁路全线最大的客站。汕头市内酒店宾馆业十分发达成熟,住宿很好找,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遍布全市,主要集中的区域是位于市中心的金砂东路以及长平路周边,以及有市内主要景点分布的海滨路和中山公园周边,另外在澄海区也有一些酒店宾馆分布。汕头美食物美价廉,有大批优秀的厨师,世界各地多有潮汕美食餐馆,但价格不菲,在汕头则可品尝到物美价廉的正宗潮汕美食。粗料精做的潮汕小吃经济实惠。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鸳鸯膏蟹、蚝烙、手牌牛肉丸等是潮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潮汕人在对待食材上面的精细劲儿和精气神儿,实在让人欢喜敬佩,快来汕头做一个幸福的吃货吧!玉兰牛肉是汕头牛肉老字号,位于金平区东厦南路老飞厦市场,在汕头吃牛肉火锅就选这家吧,开了好多年,生意一直不错。放一口铁锅在桌上,下面是电磁炉,这与华南流行的“打边炉”吃法非常相似,端上来的牛肉,下锅不到1分钟,就可以捞上来吃,非常新鲜。这家五十年代经营到现在的老店,改革开放后被原来的一名厨师承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鼎盛过,是游子归来必去尝试的家乡味道。然而,随着城市中心东迁,小公园一带渐渐变成荒城,这家店也就没落了。现在的年轻一代,知道这里的以及会来这里吃的,着实不多,地址是在金平区国平路39号。店堂还保留着原来的建筑,挑高的屋梁,雕栏画栋。地面上铺着老旧的方砖,屋顶则是吊扇。桌子是圆圆的石桌子。一踏进来,时光仿佛倒流了三十年。这家肠粉店在汕头算是老牌子了,肠粉皮薄柔韧,入口嫩滑,萝卜粒、甜酱油加油淋上去,更美味。喜欢吃辣的可以加点辣椒油。在汕头,晚上没事可以去走走吃吃,其中肠粉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的蚝仔赤肉粥、西洋菜汤也不错哦!在汕头看到最多的是凉茶铺,凉茶品种良多,价格便宜。这家四顺凉茶在老市区比较有名气,靠近群众电影院。它不像其它的凉茶店, 这里主营业是卖药的。店家比较热情,他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推荐你所需要的。他家还推出红罐子的四顺凉茶,听说也不错呢。据说丘淑英婆婆在汕头美食节拿过奖,而这家店是婆婆的儿子开的,店里也有好多丘婆婆的照片呢。来这里的最佳吃法是:蚝烙+鱼丸汤。蚝新鲜,皮脆,煎的黄而不过火;鱼丸汤鱼丸弹牙味道也不错,所以这样搭配,刚好。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鲎粿原先是用鲎肉做馅料的一种粿,食用时将鲎蜾用油加热,让鲎肉馅露出,然后再滴几点虾露鱼露,吃口鲜美,风味独特,是当地一种颇具特色的小吃。而今取而代之的花蟹小虾蚶小蛏子等近海软体动物做成的鲎粿,风味依旧不逊鲎肉,海鲜味独特。来潮汕,不吃鲎粿,枉遭此行。蚝烙为潮汕传统食品,市场炒卖或家庭膳食都极普遍。蚝烙以鲜蚝(学名牡蛎)为主料,鲜鸭蛋为配料,品尝时放上洗净切碎的芫荽和配上上等鱼露为作料。具有外酥里嫩,香脆鲜美的特点。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而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正是上世纪30年代老汕头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百载商埠”历史见证。独具一格且全国城市中少有的环形放射状的路网结构、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四永一升平”等,更有很多汕头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共同记忆。潮汕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在这里融合汇聚、相得益彰,如同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正是全国唯一呈放射状格局的骑楼街道,也是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一片骑楼群,规模远超广州的“上下九”等地。骑楼建筑科学规划,它以小公园为中心向四周伸出蛛网状骑楼街道形成放射格局,纵向为主街,横向为次街,纵横交叉形成网格。沈陆澄所著《汕头市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一文中指出,“这种以放射形设计而称道的严谨布局在国内外城市中并不多见,是结合汕头自然地形向西南沿海不断推进而逐步演变改造而成的结果。”走在小公园一带,眼光常常会被那一座座骑楼吸引:这些骑楼大多为三层到四层,多数楼房都已空置,只有一楼有人居住或作为商铺经营。尽管表面斑驳,却仍掩饰不住那陈旧表面下精美的装饰和丰富的设计,流畅的线条似乎勾勒着曾经的辉煌…… 中西合璧,是骑楼建筑的又一特点。汕头近代骑楼建筑,根据汕头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参照古人架木为巢、后发展为吊脚楼等檐廊式建筑,借鉴开埠后传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筑,并与当地的建筑特点相融合,通过自我调适、理性选择、融汇创新三个阶段的建筑文化转型,加上大批华侨从南洋带来的大批建筑形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它注重商业步行街和人行空间的整体设计,可遮阳避雨,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形成和谐统一,丰富多彩的街景在建筑细部中,骑楼建筑更是发挥了潮汕工匠在工艺上精雕细琢、尽极精致的传统风格在山花、拱廊、窗框、门套等处,精心推敲尺度、比例、形式,巧妙地将具有传统特色的各样图案和异国风情的“洛可可”纹样艺术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魅力的装饰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同时也较好地表现出汕头近代建筑具有的鲜明特点和历史风貌。1921年汕头设市后,特别是1929年至1939年日本侵略占领前,是近代汕头建设高峰期,当时市政当局提出了市政改造计划,并利用侨资加以实施,广大爱国华侨及有识之士在“实业救国”之倡导带动下,纷纷投资建设家乡。在此期间,澄海陈黉利家族在汕头购买大量地皮,立即着手兴建新楼房,在“四永—升平”,海平路、福合埕等地,兴建新楼房400多座。祖籍潮安荣发源家族,是近代新加坡颇有资财的华侨家族,他们也积极投资汕头房地产业,拥有几条街道的新楼房,其中,整条荣隆街和潮安街、通津街的不少新楼房,都是荣发源家族兴建的。吴潮川华侨家族也在永和、永兴两条街道兴建楼房多座。这三个华侨家族和其他华侨于近代在汕头市兴建的大批楼房,对当时的汕头城市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小公园里探访游走,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一些本地年轻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讲起一段相同的记忆:小公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百货大楼,楼里有着带有花卉图案的彩色地砖,楼梯拐弯处装有哈哈镜,电梯更是充满神秘色彩……百货大楼建成于1932年,可谓是汕头老城核心地带最为重要的建筑。据了解,南生百货商号由梅州籍华侨李柏恒创建于1911年。1932年,由李柏桓、李耀宗、李远波、李镜泉等梅州籍华侨集资50万大洋,在今小公园西侧安平路头,建成一座7层高的洋楼,商号称为“南生公司”。其中,第一至二层经营苏广洋杂百货,第三至四层为中央酒楼,第五至七层为中央旅社。员工达300多人,曾兴盛一时,但因管理不善,开业仅10个月便宣告倒闭。1935年,经理李柏桓将南生“承赔”给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堂弟李海烈,留下中央旅社自己经营。李海烈重新组合同乡李锦元、李洪、李镜泉等10人为股东,整顿经营管理,生意日旺,成为当时汕头市首屈一指的百货公司。而曾在南洋经商的李柏桓很有生意头脑,当年,南生贸易公司率先在汕头实行“股份制”、“承包制”经营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30年代,汕头埠便有了电梯,这部“汕头第一梯”就是属于历史最悠久的南生公司,且足足使用了60年之久。1956年,南生贸易公司与汕头市国营百货公司合营,改名为百货大楼。1958年5月29日,汕头百货大楼在“南生公司”的基础上实行公私合营并隆重开业。当年开业,2万多市民相继涌入,见证了汕头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就像那句歌词,“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汕头人,汕头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它的历史底蕴,建筑文化以及美食文化。1860年,汕头作为商埠正式登上对外开放的舞台。从此,有海的地方,就有商船渔船,就有来来往往的贸易与不胜枚举的海鲜产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的儿女,向来都是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这也正是汕头民众的真实写照。由于靠海,汕头华侨众多,是全国著名侨乡。汕头自唐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追溯历史,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1858年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同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